原創:高原麥客  麥客隨筆   前幾天,寫作班的小軍發來信息問:如果你有一年的空閑時間,你打算怎么過?開始,我以為小軍說他自己,只是想參考大多數人的意見,以便做出一個更穩妥的選擇。后來想想,難道這個話題不值得自己深思嗎?   大多人都有過這樣的幻想,渴望過有一段屬于自己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可當自由真的擺在我們面前,我們竟無所適從,一臉的茫然。   前一段時間,辭職的欲望異常的強烈。感覺自己都四十多歲的人了,如果再這樣渾渾噩噩下去,僅僅為基本的生存,就是在浪費生命。那種度日如年的感覺;那種想要突破現實,特立獨行的感覺;那種不顧一切,過分理想化詩和遠方的狀態,就像是一個莽撞的少年。   妻子提醒了我,“你可以辭職,不過在辭職之前,你一定要想好,辭職以后,你究竟想要干什么?”突然之間就像是被人澆了一盆冷水,頓時清醒過來。我竟然想不起我辭職的目的。就像一本書里說的:“別管我,我就是要變的很牛。”然后了?面對這樣的話題,往往陷入兩難的境地。   小軍發的信息,可能是無心的。但仔細琢磨卻意味深長。一年的時間和辭職比起來當然很短,和一生比起來,也就是百分之一,應該對生活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一些思想上的改變或者選擇有可能影響我們的一生。   前一段時間,在“得到”上連續聽過兩遍《安靜的力量》。書中的許多見解和觀點與我們今天常識看起來是相悖,作者認為每個人的骨子里,其實都需要一個留白的空間,一個停頓,就像一段音樂正是有了休止符才讓人產生共鳴。這本書教我們關掉電腦、拋開手機,逃離都市的喧囂,通過長時間靜坐,進入內心的世界,這種安靜的方式被人們接受,并且逐漸在各地盛行。   書中的“止境”不是與世隔絕,而是不時從中抽離出來,進行自我的療愈。作者說:生活就好比是一個巨大的畫板,我們站在跟前,看到的只是紛繁復雜和瞬息萬變的畫面,只有往后退幾步,站定在那里,才能看清楚畫板上更廣闊的圖景。   在《安靜的力量》這本書書中,作者的所倡導回到安靜,其意義不在于為圣殿或者山巔奉獻什么,而是把那種安寧帶入喧囂復雜的人世間。改變生活最好的方法,就是改變看待生活的方式。所謂的換個活法,不是脫離現實生活,而是置身事外,調整自己的視角,重新認識眼中的世界。   寫著寫著就扯遠了。重新回答小軍的話題:如果你有一年的空閑時間,打算怎么過?   我想,應該這樣度過。首先出一趟國,最想去的地方應該是法國,在那個浪漫的地方,找個干凈偏僻的小鎮,最好臨海,有高大的棕櫚樹,能看見海上的日出日落。每天吃簡單爽口的飯菜,最好能自己親自下廚。午后去街頭散步,猜測那一張張善意微笑背后的故事。   有機會的話,坐輪船出海,體驗大海的渾厚和博大。也許只有在那樣碧水連天的地方,才會認識到自然的強大和自身的渺小。看海燕輕快的掠過海面,而大海把太陽的光芒,扯斷揉碎,拋灑在海風中,水面在潮起潮涌中斑駁一片,光怪陸離。   關掉所有的電子設備,電腦或者手機,每天用幾個小時去冥想。把在現實里承擔的角色、身上的標簽、和那些沉甸甸的責任、和夢想在此刻隱去。告訴自己,你就是你,生而平等,你就是一個匆匆的過客,別老想著教育別人,或者改變自己。有你沒你,世界依然在轉動。   站在海邊,想象自己就是一片羽毛,一粒沙,或者海邊的一枚貝殼,終會被時間抹平拭凈。生活里所有的悔恨、抱怨、猜忌、侮辱或者傷痛,在面對時間的磨礪,都會顯得那么的微不足道。真正的旅行,不是收獲多少美景,增加多少見識,而是你能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意外找回真實的自己。   也許,我會用一年的時間,出門去見見一些熟悉或者陌生朋友,聽聽他們講的故事。深度和他們交流,了解他們的經歷、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人生那些尷尬糾結的往事,做一個悉心的聆聽者。其實很多人的很多故事,值得回憶和留給這個世界,應該有人去做這些,但寫故事的人一定不是他們。   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有自己的獨特性,也有自己使命。看似我們沒有做過什么,但也或多或少影響過身邊的人。每一個生命都是自然偉大的杰作,無與倫比,就像這個世界不存在兩顆一樣的豌豆。等游歷夠了,積攢足夠多的素材,就用剩下的時間,寫一本很暢銷的書,書名就叫《回歸心靈的家園》。   我不認為自己能寫多好,但把一些故事通過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留給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一種貢獻和創造。畢竟我對這個世界期望過、渴求過、好奇過,幻想過,經歷過,也忍受過,而我依然如此的熱愛這個世界,以及生命里走過來走去的人們。真誠才會打開每一扇心門,從陌生到熟悉。   特別想寫寫007這一群不甘平凡的人。他們有什么志向?為什么而寫作?以及他們都有怎樣耐人尋味的故事?用這些平凡真實的英雄,去影響和改變更多的人。這個世界太需要鼓勵、賦能和更多的贊美。人都有走進別人故事或者讓別人走進自己故事的愿望,或許一本貼近生活的書,就是對認真生活的人最大的獎勵。   也許,我會哪兒也不去,就待在家里。做一個居家的男人,每天為家人烹飪可口的飯菜。做做家務,收拾收拾地方,把那些可有可無的東西,從空間中清理出去,更換一些老照片,再增添一些花草,換上一條古樸典雅的桌布,擺上燭臺,營造一個溫馨浪漫的環境。   一直覺得和妻子的感情是從結婚后才真正開始,而到四十多歲的時候,卻對她有了越來越多的虧欠。年輕少事,沒有好好珍惜,浪費了很多美好的日子。今天才明白,能好好來愛的,就那么幾個人。他們總會包容你的缺點,寬容你的壞脾氣,接受你的貧窮或者疾病,始終不離不棄。   把沒有說出口的話,勇敢的表達出來;把想為她做的事,趁有空,付諸行動。就像書里說的,為她花足夠的時間,如果可以的話,在她身上花足夠多的錢,女人需要愛情滋潤。或者不厭其煩聽她嘮叨,就當自己是一個垃圾筐,裝下她所有的煩惱。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幫助她培養一門愛好和興趣,和她協同成長。   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閱讀那些讀過的好書,只字不差的品味字里行間作者的真實用意。只有書里才有聰明人。李笑來對于好人和聰明人有一個明顯的界定,“出去旅游呢,你最多會遇見好人,很難遇見聰明人......可是呢,你在家里打開書,隨便哪一本書都有可能有至少一個聰明人.......遇到好人你可以暖心,但遇到聰明人,你會感激到熱淚盈眶,不是嗎?   讀書是一個不斷顛覆自我修復自我的過程,想要從當前的困境中走出來,也許書能指明方向。當身體上的束縛無法擺脫,或者無法得到徹底的解決,但精神總可以通過閱讀得到救贖。即使不出門,書也可以帶我們走到很遠的地方,以及那些少有人走過的路。   專注一個學科,力爭花一年時間快速突破。試試自己,到底是人是需要天分還是需要刻意練習?尋找自己和別人的差距。只有正視自己直面生活的時候,生活才會以同樣的方式回饋我們。   一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也就365天。上帝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無論我們揮霍無度,還是惜時如金,上帝都會給我們同樣的時間。有人把一年過成了一天,有人卻把一年過成了別人幾年的長度。   一年的時間,應該能做很多的事情,但我卻不希望把這些美好的時間都浪費在一些無聊瑣碎的事情上。就當給自己放一次長假,讓身心徹底得到放松,只做那些喜歡并且能用心做好的事情。把每天都當成一個新的開始,善待身邊的人,沐浴著陽光暖意,在平淡的日子里,開啟一段嶄新的生命之旅,一直通向心靈的家園。 +10我喜歡

最近公司產品要上線,所以最近幾天都是加班到十一點多才下班。   昨晚下班后和家里打電話,正準備睡的媽媽得知我現在才下班,停頓了兩秒跟我說:“也不要太拼了,沒錢就問我們要,千萬別熬壞了身體。”   我早就忘了這句話媽媽到底跟我說過多少遍,我也知道他們想要的只是我這個他們唯一的兒子一生健康平安就行。   可是媽媽你知道嗎?當我看到你跟爸爸年過半百還在為我以后的生活和房子擔憂時;當我見到你們本應該在享受生活的年齡,依舊還要像個年輕人般奮斗在教育一線工作時;每當我聽到你們因為連續上幾節課和批改作業特別累而發出的呼嚕聲時。   我都在想,我一定要更努力一點,在拼命一點,讓你們早點兒過上享福的日子。   在父母的眼中,做兒女的永遠都是長不大的小孩。(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因為希望我們有個好的未來,有個無憂的生活,他們再苦再累也是自己扛著。   他們會在低谷時安慰著我們:“爸媽不需要你來養,你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好了,趁年輕多出去走走,你幸福了,就是我們最開心的事情。”   他們總想為我們鋪墊詩跟遠方,為我們以后的日子默默地耕耘著,他們自己卻心甘情愿地承受著眼前生活的茍且。   他們都在為我們那么努力的生活,我們又有什么理由埋怨,又有什么理由因為一點困難就想著放棄?   為什么要努力?為什么要成功?(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我只是單純的希望他們不需要再拼命工作,而是能在老了走不動了之前,就牽著手玩兒遍整個世界。我希望我有足夠的錢去讓他們有更好的物質生活,就像小時候他們對我的慷慨那般。   有句話說:“十年前,你周圍的人會根據你父母的收入對待你,十年后,你周圍的人會根據你的收入對待你的父母,而這就是你努力的意義。”   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你以為還有許多的“來日方長”,但實際上,他們已經走在了一天天不斷變老的路上。   所以,我們必須要非常非常非常努力,你要對得起自己,你不能讓他們失望。   他們的后半生都是在為了你拼命,那么接下來,你可不可以也為他們的生活爭取些美好的可能。   明天,我們一起加油。 +10我喜歡

《二丫,倔倔的二丫》(小小說) 作者/張鷗 熟悉二丫的人說她,“人不類”。 親朋好友說二丫,“脾氣夠嘎咕的,臭嘴子”。 人嘴兩層皮,舌頭不是東西,既然上嘴唇碰下嘴唇,想怎么評說是人家的事兒。好賴自心知,管不住人家的嘴,摸著兜兜自己掂量著辦唄。二丫自個兒常定語,“我就這倔了,改不了,也沒打算改,不虧良心就行”。 二丫倔,從小就倔。整條街的人都知道,當初給她接生的婆婆背著人說過,沒見過這么“倔出花兒”的,倒提溜腿兒一聲不哭,裹吧好了擱炕上,哭好大一陣子,似乎帶著多少委屈降生的。(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藏貓貓的游戲在大人們扯著嗓子喊“鐵蛋兒”“二寶”“林頭”回家吃飯聲中,終止。孩子們一哄而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二丫才贏了一局,輪到自己貓起來,認為是智力的比拼。她貓在苞米垛里死等著來人繼續逮人游戲。后來,她睡著了。 已然過晌,急壞家人,招呼著東鄰西舍,嘴里“二丫,二丫”的瘋狂尋找。生怕溝坎河堰有個啥。二丫迷迷瞪瞪鉆出來,羊角辮沾的磨磨唧唧的,抓住頭晌一塊兒玩的孩子,“找我呀。該你找我了”,死拽著不撒手。不玩不行,她哭。 二丫哭起來夠得上震天動地,沒完又沒了。她能不吃不喝的挪著地方哭,墻根哭,石臺階上哭,再沒人理騎梯子上哭。邊哭嘴還不時閑,叨咕著“沖啥?憑啥”? 大人們被她哭的膩腦心煩,許這許那,都不行。她爹來了脾氣,提溜她脖領子到井臺邊嚇唬她,“再哭,扔井里,不撈”,照哭不誤。沒奈何,又提溜回家,扔屋地,二丫緩過勁兒般接著哭,嗓子都沙啞了,她娘摟摟她,她淚眼汪汪推開,他爹真的動了肝火,菜刀背比劃著要“剁了喂豬”,誰也不能天天聽哭聲過日子,二丫有點膽怯,“嚶嚶”的隱下聲調。 以無與倫比的哭功出名掛號了,二丫落下一個沒伴兒玩的下場。她追著那群孩子的影子,總挨甩。其中一個小丫頭告訴她,“我媽嫌你泥腿,不讓和你玩兒”。二丫不追了,卻也沒有哭,蔫蔫的折回自家院子。那時她大約五、六歲。(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爹媽下地干活,哥哥上了中學,二丫背著哥哥打發下來的舊書包進了校門。周末寫完作業,二丫院里青石板上逗貓玩兒。為了借作業,以前不帶她玩兒的小鐵蛋兒捧著苞米爆花來找二丫,倔勁兒上來,“老師說,不許抄,要不然全縣統考你還不會”。揚起小臟臉兒,抻著鐵蛋兒的手,趴炕沿上,攤開課本,一道題一道題給他講。鐵蛋兒憨憨的笑了,倆小人兒一人一個的吃爆花,抽冷子往貓嘴里塞,吃不吃無所謂,好玩兒。 二丫晃悠晃悠中學畢業了,爹娘供哥哥讀書兼奉養老人,有些吃力。二丫的成績不上不下的,主動張羅著務農幫襯家里。不落忍的奶奶抹著老淚,出來進去磨叨“還得接著念”,二丫犯倔,“我爹娘都累成羅鍋子了,啥人都活著”。 女大十八變,二丫出落的水靈靈俊樣的。趕集路上遇見原先同級不同班的男孩兒,情竇初開,一來二去談起戀愛。等到家人發現,木已成舟。領給大人看看審查,擼一輩子鋤杠的爹搖頭反對。“站沒站相,坐沒坐相”,“說話不著天兒不著地兒的”“連聲叔嬸都沒叫”,爹理由充分。 二丫陷的深愛的癡。舉把菜刀威脅爹娘“豁出死,也得嫁”。 怕啥來啥,兒子會走了,二丫被丈夫傷透透的。除了喝酒就是耍錢,橫草不摸豎草不拿。孩子肺炎住院,二丫硬著頭皮回娘家求援。夜間她累極瞇著了,丈夫躡手躡腳掏她衣服口袋,二丫驚醒。抄起桌上的半個西瓜砸向丈夫,汁水,瓜籽摔的稀爛稀爛。憤怒的二丫哭喊著,“離婚,非離不可。怨我不聽爹娘的話啊,看皮兒看不透瓤”…… 沖孩子面兒,老人攔擋著,寬慰著。二丫一字一頓的,“必須離”。跪地上磕頭,血印了,爹娘無奈答應。 說到孩子,考慮以后輕松單身好再成家,爹娘讓二丫放棄。二丫一臉堅毅,“帶著,走哪帶哪,我是他媽媽”。 二丫,倔倔的二丫帶著兒子重新開始生活。夜晚,兒子問二丫,“媽媽,人家說我是你的贅的街,啥意思啊”?二丫戳戳小小的腦門兒,“寶貝兒,那是夸你呢,你是媽媽甜蜜的綴子。有你有奔頭”…… 窗外下起蒙蒙細雨,嘀嗒嘀嗒復嘀嗒,兒子枕著二丫的臂彎,母子入夢。 +10我喜歡

作者簡介:楊紫娟,昵稱阿紫,長治學院在讀學生。喜歡文字。       緣起寒山寺     (一)寒山寺   張繼有名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寒山寺建寺并不久遠,尚有些波折,環境確是極好的。寺前是寬廣的江面,背后是幽深的山林,臨江而又高于江面,汛期漲潮時水也沖不到岸上,山林氣候濕潤且受地形地勢之利,寒山寺建寺以來未曾遭遇過水災。自安史年間以來,尚積攢了些名氣,江對面平日里尚有婦人帶著姑娘家許愿和還愿的,也有未考取功名或者落魄的才子前來求簽。便也就有看破世態炎涼、偵破人情世故的俗界之人,來半路出家。住持令其在外院打掃修行,待六根已經因果已償便為其剃發再來前院誦經。也有平日里在江上打撈魚的船家,隨著寒山寺名氣漸漸傳播開來,前來參佛的人也多了起來,一些船家們做了渡船的營生,載著客人從江對面而來,又在寺前打了樁,船靠岸便系綁在樁上停泊稍作整頓。也有走長途的船家,水路遙遠,寒山寺也就成了停渡口、避風港,供羈旅之客稍作歇息。這時候住持便讓沙彌去井里取了水,盛滿桶,桶里擱著水瓢,將桶放于江邊,供船家們飲水。待傍晚住持派人將鐘聲敲響,船家們稍作整頓,彼此吆喝著、前呼后應便調頭發往江對面。 傍晚,從寒山寺看向姑蘇城,早已是火紅柳綠、燈火通明,比起山間的寒星半點,未經世事不覺人世炎涼的人便早已動了心。經了人世的人們,又覺世間淡薄無所依靠,又將情寄予這山間一星半點的閃爍。 “師傅,不如我們今晚隨貨船先去城外,明早剛好進城。如今伏暑天,明日下山日頭正高,恐是有病疾。” “也好,如今便收拾包裹吧。” “是,師傅。”小沙彌遂出了禪房去隔間整理包裹。 小沙彌自幼即在寺內,跟隨著住持敲磬、誦經,也有12年了,此間便從未下過山。一早就聽說師傅近來要下山辦事,便哀求師傅,更是讓師傅勿拿年幼說事。住持被纏的要緊,只得連連答應。此時,更是被小沙彌火急火燎的性子弄得暗自發笑。 “師傅,江上晚間天涼,我拿了幾件厚實的袈裟。師傅還有什么要拿嗎?” 住持久久未曾回聲,手中珠串也停了下來,似在回憶著什么往事又或者故人。 “師傅,師傅……”小沙彌的聲音又從隔間傳來,又急又響。催促聲打斷了師傅的回憶。 “帶上三炷禪香和香爐吧。” “好嘞,師傅。” 一會兒功夫,小沙彌便收拾好了包裹,帶著包裹從隔間進了里間。“師傅,收拾好了,我們這會兒走吧。剛看到師哥已經叫人前去敲鐘了,再有一炷香貨船便會發往江上了。” “嗯,走吧。”小沙彌遂攙扶著師傅,一老一少,往寺門外而去。 到了江邊,船家們已經調轉好頭,排成一豎排,前呼后應準備出發了。此時船也不多,僅四舟而已,且四舟都已載客。小沙彌叫停了尾端的船只,只得和船家商量。“船家,我與住持進城辦事,住持上了年紀,又值這伏暑天,想來明日下了山再步行去城里,這走走停停兩天的路途,是受不住的。船家可否行個方便,搭載我與住持一程?”“小師傅不必慌張,你和圣僧且上船來,我與客人知會便是。” 待師傅和沙彌上了船,船便隨著隊伍往姑蘇城而去。             (二)江上   待船駛出與寺有一段距離,冷意漸滲筋骨,小沙彌從包裹里取出袈裟,給師傅包裹住,便站于船尾遙望向姑蘇城。 “師傅,你看水面,這里的月光是冷的。那片地方是火紅的,那里的月光也定是暖的。” “非也,非也。先賢莊子有小大之辯,佛語也云:‘真心應物,不生分別’,且不論月之冷暖與距離大小無關,則更是與顏色無關,看事物更是不能被表面現象所迷惑,憑表面去斷定其面貌本質是萬萬不行的。” “哦?敢問禪師何為‘真心應物,不生分別’,何為表何為本,又如何去究其本探其源?”方被船家喚醒,又出來外間吹了冷風,傍晚喝的酒,醉意已去,又聽聞高僧與沙彌之言論,客人不由倍感好奇遂出了聲詢問。   話語間客人便直直到了船尾,相邀師傅與小沙彌去帳內而坐。 “方丈,多有冒犯,多有冒犯,還望諒解。小生姓張,名譽,城內橋西人也。晚間煩悶,小飲了幾杯, 方才清醒,若有怠慢,還望見諒。又聽聞方丈之高論也,實屬高人,瞬才出聲驚擾方丈,還望方丈莫要嫌隙,敢問方丈是?”話間,又去隨身攜帶的包裹里準備拿取東西想來招待方丈,卻發現包裹里只有筆墨紙硯試卷和一壺酒,頓時面露窘色。 “無礙。老僧與愛徒是寒山寺僧人,有事將要前往城中。小友想是長途跋涉,心生疲憊,酒以舒緩也是應該的。” “吾念及同是落第才子,張繼前輩一首‘葉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實屬愁情之佳句,膾炙人口,寒山寺也因他老少皆知。而吾卻碌碌無為至此,故憂愁也。” “非也,非也。佛語云:‘真心應物,不生分別’,施主應以本心對待萬事萬物,勿忘本,勿舍本而去求末。施主習經史子集,習得即是獲得,這是施主學習的本心與追求呀。若是憑功名斷定努力,否定獲得,妄自菲薄,這便偏離了初心。佛語又云:‘根身器界一切鏡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計較,徒增煩惱’,一切皆不過身外之物,肉身會衰老,時間會流逝,又何必為了外物而郁郁寡歡,何不守其本心?此乃快樂之源。” 話畢,客人眉間舒緩,“然,禪師真乃高人也。” “非也非也。施主乃世間少有之至情至性之人!” “莫要再取笑于小生了。方丈是要去城里傳教么?可否有落腳的地方?” “然,有。此去便是還愿,尋得一人。”             (三)姑蘇城   已是子夜時分,皓月當空,師傅與客聲音漸弱,小沙彌鼾聲漸起。四更天時,船已靠岸,船家進帳內稍作休息,待五更天城門開時喚醒船客。在城門口,師傅帶小沙彌與客作別,遂入住就近的客棧。 待將東西整理好,師傅帶小沙彌開始打坐,誦經。晚間,小沙彌向師傅詢問近來安排。 “師傅,明日作法事嗎?” “不,此行不作法事,明日起你就去打聽一人吧。” “師傅此行,是要還愿與他?” “嗯,此人乃是安史年間左右作‘葉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張繼……” “師傅曾經受其恩惠,要報恩與他?” “方丈圓寂時,曾希望我繼他之后,將佛法遠播,奈何我年歲尚小,資歷尚且,連方丈在世時所積攢的人氣都留不住,寺也漸漸衰敗了,我心有愧呀。好在有生之年,能見寒山寺再次興盛,名聲漸漸日漸大了起來。這便是張施主與我寺的因果啊。” “師傅放心,我一定會找到張施主的。” 待兩日之后,這日中午,小沙彌面帶喜色的推開主持的房門,“師傅,我打聽到了,我打聽到了……”說著便要把手中紙稿遞給師傅,“這些都是是張施主所作。” 紙稿又厚又多但紙質都過于輕薄,小沙彌遞給師傅時,偏生一股過堂風而過,紙被吹得到處是。留在師傅手里的是一篇《節婦吟》: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這時,小沙彌將紙稿撿拾起來已整理好,看著師傅盯著紙稿不發一言,便也湊上前望著紙稿。看完,不禁連連搖頭嘆氣,小聲嘀咕:這就是師傅所要報恩的人嗎?看來,茶館說書的唱的對,自古才子多風情!風情起來,便也枉顧倫理了。 師傅倒也不再說什么,問道:“確定是他嗎?此人現在何處,是城內嗎?” “是他,有名的大才子呀,聽人說,好像是落第過,后來經舉薦又回了長安。現在在長安任太常寺太祝。” “嗯,那明日起便啟程吧。” “師傅,果真要去嗎?此去長安,馬路水道換乘少說也有三個月呀。” “此去便是了結我與他因果。” 此間去長安數月,師傅除了誦經,打坐,便是研究詩稿。初來俗界的小沙彌,很快迷上了話本,不過也都是些茅房里放著的殘本,剩下故事情節全憑小沙彌猜想,小沙彌斷不會用碎銀去買話本的。此去長安,來時所帶盤纏是萬萬不夠的,只能憑化緣和去拜訪附近的佛寺。這樣一來,到達長安的時間便整整延后了一個多月。             (四)太常寺   到達長安之時,正逢長安城內大雪天,小沙彌從南方北上,自是沒見過大雪的。只道北方冬季寒冷卻不想下了雪竟是比寒山寺上要冷得許多。師傅前些年也跟隨方丈各地化緣各地傳教,倒不驚訝于天之冷冽。小沙彌和師傅便整日在客棧里等著雪消。期間,被雪阻擋那也去不了,索性在客棧給店家講佛法。師傅講佛法,是要比話本子還要有趣,總是能舉其實例,讓人信服。漸漸聽得人也就多了起來。 這日,師傅在講佛法之時,同是被風雪困在客棧的一位客人說:“這也是位高僧,前些日子我從保壽寺還愿,聽聞寺內曾來過一位圣僧,法號‘不空’,不知這位高僧法號什么?他日定去貴寺問候。” “老衲法號‘無際’。” “可是姑蘇城外寒山寺的無際大師,難怪,早些年與先父循著歌聲去過那處。” “老衲之幸。”遂又講起了佛法。 待大雪停了又完全消融已是七日之后,這日晌午,師傅與小沙彌告別店家,便乘坐馬車往太常寺而去。到了太常寺,守門的小和尚見來著是一老一少兩位僧人,便沒有多加為難。待稟告了寺住持,便引師傅與小沙彌往內院而去,進了禪房,寺住持正在誦經。待寺住持誦經完畢,又將師傅與小沙彌引向內間。 “阿彌托佛,善哉善哉,貧僧法號‘悟凈’。” “阿彌托佛,善哉善哉,貧僧法號‘無際’。從寒山寺而來,尋一人而了結因果,多有叨擾,多有叨擾,還請見諒,善哉善哉。” “哦?無際直言便是,若有難處,悟凈一定全力相助與你。” “無際正有此意,這得從多年前說起,當時,我寺方丈……” “實不相瞞,我寺太祝便是張籍,也是個擅于詩作的,你所說的一些詩作確實是他所作,但不知是不是所說的張施主,年齡上倒是有些偏差。你若要見上一見,我便書信與他約好日期。” “無際與徒弟從姑蘇而來,路途四個月有余,為得便是了結這因果,暫且讓我與他相見,無際在此謝過悟凈了。” “不必言謝,那無際你且與徒弟隨沙彌去禪房入住,過幾日我便引你與張太祝相見。” “勞煩住持了。” 師傅與小沙彌隨即去往禪房內休息。不過幾日,沙彌便來傳話:“無際法師,住持讓我來相告與你,張太祝已在住持禪房等候。” “你且稍等,我這便與你前去。” 師傅便隨其前往前院,一路忐忑,希望所見即所求。             (五)張籍、張繼   進了禪房,師傅掀開里間簾櫳,見與寺住持談笑的而立之年男子,心呼:痛矣!便站定在寺住持旁邊,一言不發。 見狀,張籍看向寺住持:“這位高僧不知如何稱呼,又是何事至于此?” 寺住持道:“太祝莫怪,此乃‘無際大師’,此前相約太祝是為還愿報恩,見了太祝方知尋錯人了。” 只見無際大師,面如灰色,內心怕是悲痛欲絕,便安慰道:“無際法師莫急,你且與我細說你所尋之人,我定全力相助。” 不待無際開口,寺住持便將所尋之人說與張籍聽,想來也是十分敬佩無際之執著。 聽罷,只見張籍笑言:“無際法師所尋張繼與我是有些淵源的”,只見寺住持與無際都急切的看向他,便也不再賣關子,接著道:“張繼此時應與寺住持和無際法師年歲相同,當年我聽聞‘葉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對此絕句傾心不已,又聞此乃張繼所作,平日里便多加關注了些,后來聽聞他投筆從戎去了邊境,便也沒有再來過長安。將張繼前輩所作流傳是我所做,是我莫大榮幸。” 一時間氣氛冷了下來,寺住持也沒再說話,因果對于佛家來說確是極為重要,如今無際法師從姑蘇城長途跋涉而來想必是時候到了,即將圓寂吧。下落不明這種結果姑且還好,但投筆從戎去往邊境生死未卜是讓人內心極受煎熬的。 此時,無際法師開口了:“他人讀楓橋只覺愁怨,我讀楓橋卻覺豁達,又聞張繼投筆從戎忠君愛國,此乃真是神勇之人也,善哉善哉。”便退出禪房。 “無礙,無際此是應該去誦經了,張太祝莫要放于心上,太祝乃至真人也。”張籍聞此也不再糾結,遂與寺住持交談。             (六)君生我未生       回到禪房內,師傅便幾日也不說話,只是沒日沒夜地誦經,敲磬。 這日,師傅與小沙彌正在敲磬,有小沙彌來通報:“無際法師,張太祝在住持禪房等你,寺住持讓我代問,見或不見?” “見,你且前去,我稍等便去。” 沙彌見即便問:“師傅,可是此張籍非張施主?” “嗯。我此番前去是為我上次無狀道歉。” 寺住持禪房里間,張籍倍感焦急,也為上次言語輕浮之事而懊惱。這邊,師傅進了禪房里間,見到張籍,開口便道:“施主勿怪貧僧上次無狀。” “莫言莫言,還請無際法師莫怪我上次亂言亂語。” 這時,師傅便走上前去坐于張籍對面與之交談。確如寺住持悟凈所言,張籍乃至真人也,談笑間,又覺此人最是風流,師傅此次與張籍交談,便也倍感自在輕松。 話末,張籍問師傅,“昨日聽住持說你近日便將與徒弟啟程回姑蘇,可否在此之前去寒舍一敘,倒是我定備好上等茶水,招待圣僧。” “善哉,施主定好日期,貧僧一定如約而至。” “明日如何?” “善哉。” 第二日,師傅與小沙彌去寺住持禪房與之告別,說此行出發先去張太祝府上,之后便啟程回姑蘇。 來到張籍府上,太祝尤其熱情,早已在亭臺備好上好茶葉又有清晨露水。待師傅與沙彌坐定,便將露水煮沸,緩慢傾倒與茶葉之上,頓時香氣四溢。飲完茶水,張籍便邀請師傅于 室內商量事情。想來是有難言之隱,不愿熟人知會,便只能讓師傅臨行前開解點化。室內,張籍從玉雕匣子內拿出一塊折好的方帕。小心展開,有香氣撲鼻,又見張太祝面有羞澀,想必是女兒家所贈與他。繡帕上寫到: 春水春池滿,春時春草生。春人飲春酒,春鳥弄春聲。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人歸萬里外,意在一杯中。只慮前程遠,開帆待好風。自入長信宮,每對孤燈泣。閨門鎮不開,夢從何處入。一別行千里,來時未有期。月中三十日,無夜不相思。 見此,師傅言:“此乃可與節婦吟相媲美,此是情怨之最,節婦吟次之。” 張籍道:“是矣。此次是想請無際法師做法事與我。那日與法師一見如故,深感法師之執著,昨日又與法師一敘,深覺法師之高深也。” “何用法事?”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無際大師,佛法云,‘夢通三世’。我與她心意相通,你便讓我入了這三世的夢,哪怕一世我與她在一起,我便也知足了。” 再看張籍,此間種種,倒像是生了魔,師傅只得應允為他做法。 待小沙彌從包裹內拿出禪香與香爐,點燃禪香立于香爐,便退出外邊護法,只留師傅里間做法,做法期間是不能被打斷的。 師傅將大樂心咒念至一炷香便聽,睜開眼,見床上張籍已然眉頭舒緩,表情淡然,便也退出外間。 師傅讓小沙彌告知張籍侍童,三炷香之后,太祝便進入沉睡,待明日午后方才轉醒,期間切勿打斷。 便留字與張籍,后向南出發。               (七)夢三世   “師傅,我們這便去了嗎?不好奇張太祝夢到了什么嗎?” “佛語云:‘夢通三世’,且皆為因果,執念成魔,害人害己,放下執念,立地成佛。” “師傅,佛又渡些什么人呀” “考生前去求功名,女施主去求姻緣,惡人只要有心悔改,佛依然接納他,佛允許世人許愿,有追求幸福的向往,佛將他們的功德積攢,待功德圓滿,便去還愿。但佛不渡存害人之心之人。” “師傅,既是眾生平等,佛便應該普渡眾生,存害人之心的人,佛更應該去感化教化他。” “善哉,善哉。”師傅年少便跟隨方丈入世,見過形形色色的人,有一種人狠辣至極,不擇目的誓不罷休,其貪念欲念如此之大,傷及他人滿足自己、不加悔改,佛又如何渡他?但小沙彌未經世事,此間也不過磨煉了心性,實屬至純至凈之人,卻不足以有是非觀念。 “人于世間,就如菩提樹上之葉,你去了,他與周圍的葉子繼續搖擺,與其他相鄰葉子勾纏。” “師傅,我看那葉子搖擺倒像是要追隨先前舞伴而去。樹上地下相呼應,待一日便落地再逢。”小沙彌便又是這重情之人。 “哦?呵呵。善哉善哉。” 師傅與小沙彌身影越來越遠,越來越小,聲音也漸漸散在這世間。 …… 第二日下午,張籍悠悠轉醒,立于書桌之前,只見字條上只有八個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是了,從來都是單相思,沒有心意相通,秀帕上的詩乃是自己花重金找人所刺已尋得慰藉,雙明珠也并未相贈于妾,這樣想來倒是自己敗壞了姑娘家的名聲,只所幸女兒家姓名只字未提。 …… 須知:得失有定數,求而不得者多矣,縱求而得,亦是命所應有,安然則受,未必不得,自多營營耳。       +10我喜歡


倪姿婷的開箱推薦文天地駱中伸的推薦清單蔡丹屏推薦直播開箱66589林善樺的必買購物清單28920何凱倫的推薦評比好物謝宏妍周年慶優惠50936黃惠昇的焦點新聞部落格41511吳佩定的推薦評比好物39213
小鎮生活之“雪” 陳韋琬的推薦評比清單52393你早晚有一天會死在你的小聰明上 孟馨儀的購物守則燦燦 (2) 李建瑋的好物推薦平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66yfzw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